【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拦江镇特色做法

2025-04-23       来源: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2021年以来,拦江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方向,紧紧围绕区委“1336”发展战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擘画乡村全面振兴壮美新蓝图。
  一、基本镇情
  拦江镇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位于成都1小时经济圈内,属成渝后花园,距成安渝高速约25公里、遂资眉高速7公里、国道318线1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拦江镇和原莲花乡合并为拦江镇,镇域面积增至102.76平方公里,辖27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7.2万人。拦江镇拥有全市最多的脱贫村、脱贫户,截至目前有脱贫村16个,脱贫户2181户5718人,监测户162户429人。
  二、党建领航聚合力,多元共治促振兴
  始终坚持用党的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组织力提升,实施村(社区)党组织“靶向分类,精准治理”工程,坚持“一长五联+积分制”治理模式,将30个村(社区)划分为"示范引领、巩固提升、重点攻坚"三类,通过差异化考核、清单化管理实现基层组织全面过硬。创新推行"党旗红引领志愿红"治理模式,建成国家级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组织55名无职党员亮身份、领岗位,带动500余名志愿者组建矛盾调解、乡风文明等30支特色服务队,形成"党建+微网格"治理体系,全年化解矛盾纠纷380件次,开展非遗传承、田间微课堂等文明实践活动360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实现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同频共振的治理新生态。
  三、党建夯基筑防线,精准施策固成果
  一是织密动态监测网,三级联动兜牢返贫防线。构建“镇党委书记牵头抓总、村支部书记包片落实、村民小组常态排查”三级防返贫监测网格,设立镇级网格长1名、监管员1名、业务监测员1名;村级网格长27名、专职监测员27名、网格员206名,实现全镇27个村206个村民小组监测全覆盖。累计精准核查省市区风险预警线索超3万条,识别认定监测对象162户,确保返贫风险“早发现、快处置”。二是分类施策强帮扶,造血兜底双轨并行。实施产业就业造血,对有劳力脱贫户实施“每户至少1项产业就业帮扶”,发放产业奖补152.225万元覆盖种养殖户4510户,兑现区外务工交通补贴167.68万元惠及2142人,推动防贫保险理赔120.19万元化解因病致贫风险。实行公益岗位拓岗,新开发乡村保洁、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440个,帮助620名就业困难及弱劳力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坚持政策兜底保障,对丧失劳动能力群体落实低保提标、特困供养等政策,兜底保障1320人,发放救助金132万元。三是社会协同增动能,就业帮扶提质增效。联动拦江商会建立“劳务协作直通车”,定向输送建筑、家政等岗位180个;实施“技能培训+岗位对接”专项行动,组织厨师、月嫂等培训,落实就业帮扶3650人,带动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超1000元。
  四、党建聚力兴产业,农旅融合促振兴
  一是组织联建强引擎,打造万亩鲜桃产业带。推行五琅坝联村党委"1+6+N"集群发展机制(1个党委统领、6村资源整合、N种模式联动),通过土地集约流转6500亩、订单农业覆盖6个村、建成区内最大遂宁鲜桃种植基地。引进"小白凤""晚福景"等新品种10余个,联合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盟,灵活运用有机肥土壤改良、虫害综合防治等系列生态种植技术,实现最高亩产量1000公斤、优质果率提升20%。2024年通过"直播电商+冷链直供"双渠道,实现鲜桃销售额3800万元,产品直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二是农旅融合创品牌,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依托麻子滩库区生态资源,打造“十里桃花观光廊道+湖景民宿集群”,培育“问渔轩”“莲湖人家”等精品民宿10余家。连续举办六届桃花游园节、四届鲜桃采摘节,2025年赏花季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两天内受到央视《新闻直播间》等频道专题报道五次。推进拦江新城3.5万㎡商贸综合体建设,形成“鲜桃展销中心+特色餐饮街区+文旅服务枢纽”业态,现已入驻商户18家,带动本地就业95人。三是利益联结富民生,激活共同富裕强动能。建立“集体经济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务工收入”增收机制,产业核心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鲜桃产业链带动320人就业,村民人均年增收超2000元。
  五、党建护绿筑底色,生态赋能强根基
  一是机制创新强监管,构建全域生态治理网。深化河、林、路、田“四长制”改革,建立“镇党委统筹+村级党组织包片+党员先锋岗定责”三级监管体系,组建由27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四长”队伍,全年开展联合巡查3000余人次,实施“问题发现-整改-回头看”闭环管理,整改河道污染、秸秆焚烧等问题200余件,充分利用“智慧巡田”系统,高标准建设粮食监测点4个,2024年卫片执法整改率达100%。二是四维攻坚优环境,擦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颜值。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四维治理”升级版。实现27个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全覆盖,建成分布式污水处理站6座,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7200户,建设联村公厕54座,创建“最美庭院”示范户150家。
  六、党建强基筑共富,城乡融合树样板
  一是全域更新强基础,打造县域副中心硬支撑。抢抓国家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实施“五大提质行动”,投资1.5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道路黑化等7个补短板项目,新建整治道路63公里,完成公路安防工程25公里,水利设施改造10处,建成300㎡二级消防站,推进玉珑路一期等主干道建设,打通新老城区交通“肠梗阻”,建成投用拦江二幼(新增学位360个),正在建设安居三医院新院区(床位400张),拦江高中新校区(新增学位1500个)。二是三型驱动活经济,创新集体增收新模式。构建“特色种养+资产盘活+产业联营”集体经济矩阵,发展胭脂脆桃、脆红李等特色产业万亩,建立“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机制,盘活闲置校舍、村办公室等集体资产,年增收0.3万元,创新“资产入股”模式,带动村均增收0.5万元 ,2024年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2个村收入超百万元。三是机制创新促共享,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深化"三次分配"改革,初次分配强产业,建立鲜桃产业链“442”收益分配机制(农户40%、合作社40%、村集体20%);二次分配补短板,提取集体经济收益80%设立教育、医疗等民生基金,惠及困难群众315人;三次分配重激励,开展“致富带头人”评选,培育新农人25名。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