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共富曲 朝阳领路人: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韩丽

2024-08-27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韩丽,女,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0月出生,现任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是党的十八大代表、二十大代表。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来媳妇成长为少数民族村的汉族当家人,她带领着村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搞种植、搞养殖、办工厂,发展电商、发展乡村旅游。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提升治理能力为关键,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从人居环境的脏乱差到兴办乡村旅游产业,从过去的村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到现在的39600元,从村集体资产负债到今天的固定资产8000万元的转变,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乡村振兴“朝阳路径”。韩丽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聚力党建优势赋能乡村振兴。韩丽多年来把“建强组织、抓好致富队伍”作为最关键的“振兴法宝”,育头雁、强队伍,引人才、筑堡垒,有效把村民百姓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共奔振兴之路。当好领路人。韩丽从2004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来始终如一带领村里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争做产业发展领航员,组建“村企民”共富联盟,确定“党组织主导、产业融合、村企共享”发展路径,精心打造朝阳村农产品、文旅、培训等特色产业品牌,集聚有共同发展基础和意愿的企业、村民,放大规模效应。让村集体经济增收,让村民共同致富。建设好班子。韩丽注重把根在朝阳、心在朝阳、产业在朝阳的本土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6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6.5岁,均在村连续服务10年以上。组织开展“班子素质提升行动”,“创业思想解放行动”多次到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促进村班子解放思想、能力提升。开拓村民眼界,以打造建强一支农业农村实用带富队伍为己任。以身作则让从“领导者”成为村内产业发展的“服务者”。锻造好队伍。鼓励无职党员当先锋,发动村内36名50周岁以下、常年在村且有服务能力较强的党员,融入政策宣讲、纠纷调解、环境保护等工作,有效解决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难问题。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26名党员先试先行、作出示范,带头创办小酒坊、袜子厂、农作物加工厂等村办企业,着力解决村民发展信心不强问题。推进青年村民当主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回引40名大学毕业生、打工能人回村就业创业,聘请乡贤担任乡村振兴“顾问”,有计划地培育青年力量,着力解决后备力量有名无实、备而不用问题。
  
  (二)做精“五色经济”赋能强村富民。韩丽带头先后成立朝阳乡村实训发展有限公司、东辽县玲敏卓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朝阳特色村寨餐饮有限公司、吉林省鑫盛朝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欣兴职业培训学校、鴜鹭系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7户企业,涵盖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教育培训等领域,促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以产业强村富民推动乡村振兴,确立“红色文化、绿色观光、金色稻田、银色冰雪、夜色休闲”发展路径,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传承好“红色文化”。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精心打造全省首家村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馆,挖掘整合党建主题公园、党史馆、村史馆、朝阳乡村实训发展有限公司等资源,两年来接待各类培训班200余期,总收入达到650万元。二是守护好“绿色美景”。编制《朝阳村特色村寨规划》《朝阳村乡村游发展规划》,流转土地3000余亩实行稻田立体综合种养,建设绿色观光农业生态园、稻田观光园,开发豆油、杂粮、生态乌鸡蛋等几十种系列生态农产品,每年“绿色观光”带动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有效保护区域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为村庄规划建设保留绿色本底。三是建设好“金色稻田”。为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问题,韩丽连续10年举办十月农民丰收节,帮助13家种粮大户签订供销订单,开通农贸小市场,营业额每天可达1.5万余元。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在稻田金黄时节举办农民运动节、稻田蟹小龙虾捕捞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到村观景游玩,融入少数民族特色活动,推动“农文旅”有机结合。四是发展好“银色冰雪”。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为指引,把冬季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建设冰上娱乐设施20余种、雪上娱乐设施10余种,吸引了大批游客滑冰戏雪,感受特有的乡村冰雪文化魅力。五是运营好“夜色休闲”。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建设36000平方米的民族夜市餐饮一条街,新建民族特色房屋8栋,网红餐车、摊位、展位86处,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开通“旅游公交定制专线”,举办篝火晚会、文艺演出等吸引游客前来,“夏季夜游”日均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
  
  (三)创新治理体系赋能乡村善治。多年来,韩丽深入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引导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商共建和美乡村。一是激发“自治活力”。韩丽着力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头组建拥有43人“五老”服务队,充分利用“五老”名望、经验等优势,让五老化身纠纷处理“调解员”、乡风文明“引导员”、决策建议“智囊团”,发挥余热融入村级事务。组建“少数民族服务团”,针对少数民族留守老人子女出国务工、无人照顾现实难题,组织32名党员与68名少数民族留守老人结对包保,每周走访入户,帮助老人把手机设置一键拨号,一通电话党员即可上门解决老人生活所需,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坚持从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出发,定期召开村民普法大会,组织“以案说法”专题讲座,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高标准打造3600平方米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组织文艺爱好者以载歌载舞、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将法治教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三是弘扬“德治新风”。充分挖掘文化经典、历史民俗,兴建党史馆、村史民俗博物馆、乡村图书馆等德教阵地,把新人新事新风尚融入演出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入耳入心入脑。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道德积分超市,开展“文明家庭”“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以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三、取得成效
  通过韩丽的带动和全体村民的不断努力,朝阳村的面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健全、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增加了村民就近增收机会,形成了“以企带村壮大集体经济、以工带农促进群众增收、以商带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有效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融入感和责任感,汇聚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振兴强大合力,2023年朝阳村毛收入达10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4万余元。
  
  四、特点说明
  从村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到现在的39600元,从村集体资产负债到今天的固定资产8000万元,从地地道道的外来媳妇到少数民族村的汉族当家人,韩丽带领着朝阳村村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搞种植、搞养殖、办工厂,发展电商、发展乡村旅游,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乡村振兴的“共富曲”,让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浓、更强。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