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农桑产业路:记北京亦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陈山山

2024-08-27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陈山山,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人,1988年1月出生,入党积极分子,中级农艺师职称,毕业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现任北京亦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北京巧娘青年传承委员会委员,大兴区安定镇山山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亦辰园巧娘工作室负责人,大兴区红娘团红娘,带领山山志愿者服务队,获大兴区双50志愿服务队称号,取得两项发明专利。入选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先后荣获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第六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2023年度北京市农村致富能手、2022北京市最美妇联执委、2021北京榜样、2021年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优秀创业项目、2021“创翼大兴”创业创新大赛创业组三等奖等诸多殊荣。
  二、特色做法
  (一)心系家乡返乡创业,讲好桑娘创业故事
  陈山山是土生土长大兴区安定镇人,在桑树下长大,儿时励志要好好学习,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只有桑树的地方。到城市里工作,不在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可长大后的陈山山,变成了“傻”姑娘,始终心系家乡,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更把这份挚爱体现到行动之中,2017年辞掉在国企中石油“铁饭碗”,毅然回到家乡,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回乡被村里的长辈们多次的劝说:“你回来干什么,年轻人吃的了苦吗?回去上班吧,别和我们瞎凑热闹”。虽然在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到处碰壁。但这个“傻姑娘”有的就是满腔的热情、满腔的热血,必须建设好自己喜爱的家乡,正巧这个时候陈山山参加了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通过培训,陈山山受到启发创办了“山山家老井头农家院”,念起了具有安定镇特色的农桑产业经,并研制出“春色满园桑叶宴”。通过产品品牌建设、网络宣传等,陈山山的小院成了网红小院。陈山山开始走访村内农家院,指导村民制作桑叶宴,带动村内及镇域内三十余户农户发展农桑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019年带动本村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五年间,陈山山用心经营“山山家老井头农家院”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越来越多。陈山山不仅个人创业成功,更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每年拉动当地经济收入提升500多万元。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面对家人朋友的质疑,面对村民的不屑误解,陈山山用默默无闻、全心投入的行动,朴素地诠释着振兴乡村的使命担当,把乡村振兴的初心作为回报家乡的定盘星。
  (二)探索农文旅融合带动老百姓增收
  安定镇桑旅游文化很有名,却没有自己的桑产品,更谈不上品牌。一是悉心研究谋出路。陈山山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在“桑产品”上做起了大文章。用工匠精神,反复实验,反复摸索,利用半年多的时间最终研制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经霜桑叶茶,2018年11月23日陈山山召开第一届“共谋农桑产业,共享创新成果”推介活动,本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带动老百姓增收的原则,同时又能为环保事业做贡献,当月带领周边7个村村民收集桑叶制茶做饮片,六年时间收集桑叶直接为乡亲们带来260万元的经济效益。二是联农带农促增收。带动农户们利用桑叶、桑枝衍生制作出桑叶酱、桑菇酱等,值得一提的是,桑菇酱的做成,解决了每年修剪下来的桑枝,解决对大自然增加负担问题。客户采摘到的桑菇,不仅可以带回家养殖,还可以到市场进行出售,或者可以做成桑菇酱,废弃菌棒可以进行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做到了循环利用,同时也建全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户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自己守望的就是金山银山。
  陈山山坚定信念持续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通过“农业种植+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特色文化科普+特色餐饮+教育培训+直播”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观赏自然风光、农事体验的休闲场所,更将安定镇特色桑文化、评剧文化、农耕文化和农事体验串珠成链,加快镇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模式机制
  开展“助农产销”的志愿活动,全力推进农民增收。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安定镇农品存在大量滞销,这一次,村民再一次把希望的目光寄托在陈山山这个80后的年轻人身上。陈山山根据产品的耐受能力、产品的运输特点、周期储特点、产品产量等,通过内销、外销、直播带货、便民直通车进社区进商超等,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陈山山通过电话、微信、视频沟通等方式与商超远程对接,3万余冬储梨、6000余斤大棚蔬菜、3000余盆鲜花全部售罄。陈山山还大胆的尝试了网络直播带货的新销售模式,首场直播就迎来64万余人观看量,成交13万余元销售额。为了不聚集,陈山山又开启了安定镇农产品进社区便民直通车,安定镇农产品成了会说话的宣传筒,从一个人的认可到一传十、十传百,销售也从北京六环销到五环再销到四环,最终销到市中心三环。在陈山山的努力下,客户们的信任、党委政府支持,村民们更加有信心将自己种出的农品销售到北京市中心、销售到全国乃至于全世界。正是有了这种不断创新的超前意识,让安定镇的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截止目前,陈山山已帮助农户们销售60余种75万余公斤安定农产品,直接帮扶安定镇17个村1200余人,为农户们带来直接经济收入520余万元,切实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
  四、突出成果
  文化传承,把女工事业作为集结号。每个地方都有很多这样的人群,因为在家照看老人、照看孩子而不能外出工作,没有经济收入,又不自信的女同胞。我们大兴就有很多这样的女同胞。为了让她们就业、增收、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2017年陈山山把不能外出工作的姐妹们聚到一起,以促进就业增收,提升家庭幸福指数等为目标,成立了巧娘工作室。北京冬奥会开幕,陈山山带领姐妹们把冰雪运动与冬奥相关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为北京冬奥会喝彩,为运动健儿加油。
  六年来,工作室从最初7人团队发展到35人团队,并辐射带动区域内1200名女同胞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技能提升。巧娘工作室的35位成员均来自安定镇不同村庄,所涉及加工品类包括葫芦烙画、插纸、编织、标本等20余类。”巧娘工作室成为了一二三产融合的“加工间”,例如葫芦种植、葫芦的烙画加工、以及线上销售及直播带货销售等。巧娘们不只是手工艺人,还是老师,作为老师走村、入户、进企业、服务旅游群体等传授手工艺品制作技巧,到目前为止已经传授30000余人。吹起了女工事业的集结号。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陈山山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毫不懈怠,扎实奉献,为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做到无怨无悔、默默耕耘。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