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2025年第四期“媒体走基层”活动在江西顺利举行

2025-10-23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金秋十月,赣鄱大地稻浪翻滚,丰收在望。10月13日至17日,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农田建设管理司的指导下,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农民日报、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央视网、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网、光明网等9家中央新闻媒体记者走进江西省九江市、上饶市,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为主题,实地探访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为秋粮稳产丰收注入强劲动能。
  九江市柴桑区:创新机制管护,良田焕发新生
  在九江柴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走向深入。
  港口街镇刘仓村是当地探索乡镇一级法人制试点和村级自建试点的前沿阵地。这里不仅仅将高标准农田作为一项建设工程,更将其作为激活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村民参与度的重要平台。乡镇作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自主建设,有效调动了当地积极性,确保了工程更贴合实际需求,也为后续长效管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体质”,为秋粮的成长提供了更肥沃的滋养。
  在涌泉乡跃进村,采访团关注到高标准农田“建好”之后如何“管好”的问题。当地引入的管护保险机制,为建成后的农田设施上了一道“安全险”,有效破解了管护资金短缺、责任难落实的难题,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能够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守护着眼前这片即将收获的金色稻田。
  而在新洲二分场和江洲镇九号村,提灌站等关键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成为保障秋粮生产用水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江湖环绕、地形特殊的区域,可靠的灌溉设施是应对季节性干旱、确保粮食稳产的“定心丸”,汩汩清流正滋润着等待丰收的稻田。
 
 
  上饶鄱阳县:示范引领增效,沃野孕育希望
  鄱阳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模化和效益化方面持续发力。
  乐丰镇茨山村的高标准农田综合示范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展现出现代农业的壮阔图景。集中连片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更便于规模化经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秋粮大面积均衡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油墩街镇漳田村,增发国债资金的支持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按下了“加速键”。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更直接转化为农民看得见的效益增收。田块平整了,机械作业效率大大提高;设施完善了,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地力提升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双双看涨,这片土地正释放出更大的增收潜力。
  昌州乡永平村则着重展示了高标准农田如何实现高效利用。通过科学的规划提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让良田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映照着秋日灿烂的阳光。
 
 
  通过此次采访活动,我们看到江西各地正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从建设模式的创新探索,到管护机制的长效保障,再到智慧元素的赋能增效,一系列扎实举措正汇聚成强大合力,筑牢“赣鄱粮仓”的根基。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描绘的壮美画卷,与农民忙碌的身影、即将收获的累累硕果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稳产增收、乡村振兴的动人图景,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节的来临。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