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融”助推三农,探索“咖啡+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5-04-24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以“三融”助推三农,探索“咖啡+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白沙坡美丽星村建设模式
 
  中国咖啡看云南,云南咖啡看普洱。云南咖啡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30年前,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主要分布在6个州市,其中,普洱市的种植面积最大,目前共有67.9万亩,占全省的53.59%,是云南咖啡的核心产区,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之都”。
  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片区有咖啡种植面积5.9万亩,是国内咖啡集中连片种植最大的村域。2022年以来,南岛河村白沙坡小组以“咖啡体验+田园休闲+原乡宜居”为定位,围绕咖啡产业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上海沪滇协作资金支持,整合星巴克捐赠公益资金赋能助推,咖啡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了以咖啡为主题,集农业、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沪滇协作-星巴克“共享价值 美丽星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项目坚持“村民作为家乡建设的决策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的原则,采取“村党委+小组合作社+企业+农户+社会组织”模式进行整村项目化建设经营与管理。2024年7月20日“美丽星村”正式开村,随着项目的纵深推进和成效不断转化、效应也在不断辐射放大,一颗颗“红果果”变成愈发璀璨的“金豆豆”。
  一、将村庄规划、农户规划与项目规划相融合,传统村庄变“美丽星村”
  本着不搞大拆大建和大量搬迁原则,在白沙坡小组原有21户村民生活的基础上,按照“村庄就是项目、项目就是村庄”的整村项目化建设发展思路,以编制完善村庄规划作为项目规划基础,结合村民生活发展的“户规划”,对白沙坡村规范围内进行项目总体设计和统一规划,绘制出了一幅既是美丽的村庄、又有“一户一设计”、更是一个系统性的“村庄+项目”规划图。依照规划,以集体和农户作为项目建设实施主体、产权主体,最大化利用集体与农户在村域内的空闲地,建成既有村民自有产权的民房,又有集体产权的公益设施和商业用房的项目村庄。通过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为牵引,带领带动村民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认识、融入发展,逐步破除只看到一家一户一时一地的眼前利益和局限于自我独立发展的“小农意识”与习惯,在拆除围墙窝棚猪舍鸡圈、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自治德治法治建设、支持集体整合土地、投工投劳投资融入项目建设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村民作为村庄和项目建设发展的“主人翁”意识愈发筑牢。在党委、政府有力领导与推动下,目前,项目一期20户农户住房和庭院已全部完成了风貌提升,18户农户参与融入集体开发项目均已运营获益;项目内已建成咖啡文化体验中心、创业中心、有风农场、有风马场、绝版木刻、特色体验等业态20个,村组、农户、企业、社会组织凝聚共识,合力推动实现了项目建成而“农民不搬、村庄不乱、炊烟不断、乡愁不散”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二、将资金资源、企业利益与农户发展相融合,努力促进农民现代化
  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牵头下,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星巴克等多家单位合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上海市累计支持2656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实施与提升,星巴克公益捐赠资金1732万元用于项目及其周边各村区域公益建设,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与项目融合建设研学基地、挂牌院士工作站并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咖啡专业学科,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整合项目资金资源用于项目建设以及辐射周边的道路、水利、产业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坚持“村民作为家乡建设的决策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的原则,村组农户积极整合土地等资源资金融入项目建设和发展,通过与上海优质企业合作整体运营管理项目,实施“8+N”利益链接模式,推动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和联农带农富农目标:一是“兜底收益”。公司每年无论盈亏保底交付集体40万元;二是“分红收益”。公司项目运营收益的30%交付集体;三是合作创业“开店收益”。按照“一户一业态”共同发展思路,公司在村民庭院与农户合伙投资合作创业,开发了“窑烤糕点”“民族扎染体验”“茶叶加工”“酿酒”等特异性体验业态,让村民在家里创业“开店当老板”;四是务工收益。公司对村民培训上岗聘为职工,开展民宿、餐饮等服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五是农产品增值收益。村民种植养殖的农产品无需再到城里市场销售,可在村里增值卖出;六是农用地增值收益。公司结合项目发展需要与村民租用或合作进行新的农业体验项目开发;七是自制手工艺产品收益。组织培训村民自制手工艺产品售卖增收;八是电商线上收益。成立电商服务中心,既线上销售农产品,又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培训发展电商。项目运营4个月以来,已有23名本地及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新增了农户合作创业4户,共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直接带动集体和农户收益增长100万元以上,间接带动本地及周边农户收益增长300万元以上。
  三、将一二三产与特色资源融合,开启“咖啡+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利用南岛河片区全国最大的“咖啡种植村域”产业优势和联合国环境署赞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优势,锚定打造旅游胜地目标,充分挖掘和整合特色资源提升项目内涵与吸引力、竞争力。围绕从“种子”到“杯子”在咖啡文化全链条体验上做足文章,同时充分利用上海沪滇协作等资源助力,在星巴克大力指导支持下,让白沙坡成为众多咖啡爱好者和“星粉”的目的地;充分挖掘当地的茶、咖、山、林、田、河等自然资源、引入普洱本地乃至云南的丰富多彩少数民族文化、工艺、美食等整合到村里,打造多个民族非遗体验项目,让篝火热舞、特色美食、美丽工艺等少数民族文化在此绽放魅力,打造“农味十足”“民族味十足”的体验项目,大大增强项目的吸引力与“耐玩度”。以项目创新建设发展所吸引和凝聚的资源、流量、关注等效应为导火索,以点带面推进南岛河片区65平方公里区域聚焦咖啡产业整体发展,整合汇聚政府项目、企业资金、民间投资等超过20亿资金和项目落地,推动建设咖啡种子资源库100亩、咖啡智慧农业基地500亩,实施高标准示范园建设2100亩、中低产改造建设24710亩,取得中国有机认证基地7164亩;完成10个标准化无水鲜果集中处理加工厂建设,引进2家咖啡精深加工企业落地投产,30余个咖啡相关项目签约引入,部分已落地建成;打造差异化特色咖啡庄园7个,构建形成了旅游动线的咖啡庄园集群布局,全域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低热河谷风情咖啡庄园经济圈,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以上,在全球传播影响力超20亿,“咖啡+旅游+N”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已然成型,有力推进了咖啡产业一二三产的转型升级,“咖啡+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由白沙坡项目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南岛河片区全域独具咖啡特色的“中国咖谷”城市名片正逐渐擦亮。(供稿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