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东西部协作之东风 谱写新时代“白叶一号”共富新篇章——四川省青川县青坪村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引言: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的“白叶一号”茶苗受捐地之一,该村牢记人民领袖的深切关怀和浙江人民的帮扶情谊,大力弘扬青川“两幅标语”精神,团结一心种好“感恩茶”,续写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新故事。
一、基本村情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经实地走访踏勘,广元市青川县成为四川唯一受赠县,7月4日,捐赠白茶苗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10月至次年3月,青坪村受捐35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全部种植完成,目前共建成茶园1354亩,带动全村343户1041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69户210人参与“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
“白叶一号”落户青坪村之初,虽然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由于浙川两地自然条件不同,存在茶苗适应性较差、病虫害防治措施不足、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经验、人工管护成本过大等困难。另一方面,青坪村是省定贫困村,基础条件薄弱,缺乏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滞后,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年人主要依赖农田种植和传统农业活动谋生,对外来新事物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不足,也让“白叶一号”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为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浙川两省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青坪村把“白叶一号”茶苗作为致富茶、感思茶、友谊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种活、种好、种出效益。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启动以来,杭广两地继续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把“白叶一号”项目作为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先导工程、示范工程和重点工程,聚力数字化赋能促进“白叶一号栽植、管护、巩固全方位提升,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有效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茶增收,释放携手共富的持久动力
坚持把“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点工程,做好栽植、管护、巩固提升等各项工作。
一是精心管护,确保茶苗长势好。按照“一号工程、一业主导、一流标准”要求,用心发展“白叶一号”茶产业。县上组建以中茶所、川茶所、浙江省安吉县及广元市有关茶叶专家为成员的“白叶一号”专家技术团队,编制《“白叶一号”高效栽培技术方案》《茶园管护和加工技术方案》等,因地制宜形成白茶发展本土化技术路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帮助青坪村培养“茶专家”10人、采摘能手300多人、制作工匠30多人。在新一轮杭(州)广(元)东西部协作过程中,搭乘杭州市数字化“快车”,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50余万元,在“白叶一号”茶叶种植基地建设“青川茶智——茶叶溯源指挥中”数字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实时监测采集茶园空气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氮磷钾含量等生长环境数据,生成定制化管护方案,外地专家可在线远程指导,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护。

二是多方助力,确保产品卖得好。立足“白叶一号”富民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取得浙茶集团“携茶”商标授权,借力浙茶集团雄厚的技术实力、成熟的销售市场以及“携茶”品牌优势,推动“白叶一号”走出大山、香飘全国。另一方面,与成铁川之味等7家茶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自主开发注册“青沙雪”白茶商标,开设销售门店1家,借助茶博会、“832”平台、东西部协作等销售,实现产销两旺。2020年试采鲜叶18斤,制成干茶4.5斤,“白叶一号”小茶包在全国两会期间走进人民大会堂。2023年采摘白茶鲜叶1.82万余斤,干茶市场价格每斤最高达到6000元,产值达1500余万元。茶园盛产后,预计每亩鲜叶产量120斤,鲜叶均价100元/斤,鲜叶产值将达到1783万,干茶产量每亩30斤,干茶均价2000元计算,每年干茶产值将达到8916万元。
三是利益联结,确保群众收益好。坚持以群众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更紧密、更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红利”。全面推行“反租倒包”模式,通过“承包人自主经营挣现金+农户务工就业挣薪金+集体经济收益壮基金”实现土地转包农户、茶园承包人、务工人员、茶苗受捐农户、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五方”共赢,共反租倒包123户,户承包面积最大达到202亩。“白叶一号”落户青坪村以来,流转撂荒土地1354亩,每年产生流转租金40余万元,务工工资140余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0余个,每年吸纳300余名群众返乡就近务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季节性务工1万多人次,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二)坚持以茶兴业,放大产业升级的蝶变效益
坚持以“白叶一号”茶产业为引领,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突出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一是打好扩面牌,实现茶叶规模发展壮大。按照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振兴示范点“两区一点”目标定位和“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基本思路,借鉴浙江茶产业发展先进理念,进一步做大做强全村绿茶产业,将老川茶群体种逐步调整为主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制性好的龙井43无性系良种,新发展绿茶3100余亩,形成白茶、绿茶“多点开花、齐头并进”良好局面,助力沙州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广元市三等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念好提质经,实现茶叶产业全链升级。在西湖区大力支持下,盘活利用闲置村委会建成小型茶叶加工坊2个,由西湖区无偿提供制茶设备,从浙江聘请多名制茶专家,通过蹲点指导、现场教学、名师带徒等方式,手把手教当地茶农学习茶业加工技术,使白茶品质大幅提升,根据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最新检测显示,该村白茶游离态氨基酸高达7.5%,是普通绿茶的2倍以上,与青川本地茶企合作共同参加2022年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第三届“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2023年第十五届天府名茶评选大赛,“青川白茶”均斩获金奖,品牌含金量大幅提升。
三是谱好协奏曲,实现茶旅康养融合发展。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坚持以“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为平台,深度挖掘知恩感恩文化内涵,依托基地周边白龙湖、幸福岛等4个A级景区资源优势,精心打造茶园观光、茶事体验、茶村度假三张靓丽名片,带动周边60%以上的村民开办主题民宿、农家乐、特产店等,吸引近20%的村民返乡创业,村民人均年旅游增收2500元以上。在“白叶一号”的带动下,昔日山沟里的荒山变成了片片茶园,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三)坚持以茶育人,凝聚感恩奋进的精神力量
坚持把感恩教育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过程,深入挖掘“白叶一号”蕴含的感恩元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懂得“惠从何来、恩向谁报”,真正“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一是大力培育社会文明风尚。青坪村发挥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全县党性教育基地作用,通过建村史茶史馆、家风家训馆、感恩文化墙,开展农民夜校宣讲、文艺创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在党员干部群众中讲起“白叶一号”好故事,唱响“感恩奋进”好声音。2019年以来,青坪村被评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社区)。二是大力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建立茶叶专合社、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等自治组织,组建乡贤参事团、志愿服务团、法治保障团、道德评议团“四团”服务队,全面推行以“十个好”定期评比、“十颗星”量化积分、“两公示”积分亮晒为主要内容的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用好“一事一议”方式让群众当家做主,将概念性的知恩感恩、勤劳致富等传统美德通过积分的方式进行量化评比。把道德积分与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相融合,在茶叶集体经济收益分红中实行“股份+道德积分”,对家庭成员创先争优、见义勇为的予以道德积分加分,逃避义务、违法乱纪的进行扣分,年终道德积分高的多分红,积分低的少分红,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形成“气顺、人和、心齐、劲足”的浓厚氛围。三是大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感恩奋进、绿色崛起”为主题,开设感恩教育主题“微党课”,常态开展“自立自强、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感恩奋进、遵纪守法、讲究卫生”六大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2019年~2022年,全村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从7000余元增长到1.5万余元,脱贫人口无一人返贫。村民扎堆闲聊少了、邻里纠纷少了,“牌友”“酒友”变成了“工友”,群众自立自强、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更足了。

三、经验启示
青坪村“白叶一号”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也让当地村民切身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实惠”。用本地茶农的话说:“不仅家乡变得更美了,自己的腰包也鼓了,在家种茶有了甜头,生活也有了盼头!”从中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一)因地制宜选产业
产业是否有特色,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实际效果。发展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青坪村立足当地自然禀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选准茶产业。
(二)市场运作强动力
发展产业一定要遵循经济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的原则抓好茶叶产业开发工作。各级政府要突出搞好政策扶持、规划制定、技术培训、宣传造势等工作,特别是要在培育引进企业、扶持发展企业、服务引导企业上下大力气,千方百计规划建设茶叶加工园区和茶叶贸易市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让公司和企业去闯市场、创品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融合延伸壮发展
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方兴未艾,其中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茶旅融合以茶文化为主题、以茶产区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带来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市场创新和业态更新。为了提升茶叶经济效益,拓宽产业生态链,乡村休闲茶旅应运而生,迅速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有助于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产业有利于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乡村休闲茶旅实现了茶产业和旅游业的资源、市场、效益、生态共建共享,达到提质增效、振兴乡村产业的目标。要收集、整理与茶叶相关的传统、传说、传奇故事,通过茶陈列馆建设、茶艺表演、拍摄影视剧、发表文学作品、开展大型茶文化活动等形式,不断丰富茶叶文化底蕴。
(四)宣传营销建品牌
当今社会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是核心竞争力、致胜之本。培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迫切任务。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杜绝以次充好,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它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的一种措施,又是拓展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办法。发展茶叶产业一定要努力唱响品牌。要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要借鉴各类知名品牌的宣传经验,以“绿色、品牌、文化”为主线,开展全方位的产业宣传,形成“铺天盖地”之势,提升“青川白茶”的品牌高度、品牌魅力,以牌引资、以牌扩业、以牌促销。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只有树立具有特色的名牌,加强宣传,扩大经营规模,才能占领市场。
(五)科技赋能提效益
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才能不断改良农业产品品种,调整农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