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寨党旗红艳艳 乡村振兴走前列
——江西省资溪县畲族村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024-07-23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2015年3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关切询问坐在总书记对面的资溪县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兰念瑛:“高速公路通到你们那里了吗?农家乐办起来了吗?”新月畲族村紧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发展的殷殷嘱托和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厚关爱,坚持党建引领,注重规划先行,充分挖掘畲族风情,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带领全体畲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基本情况
  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地处资溪县南部,辖4个村小组,共有 119 户、423 人,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也是资溪县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聚居村。近年以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新月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畲民生活水平提升到了新台阶。新月村先后6次被国家民委和江西省政府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被中宣部、国家林业总局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全县着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新月村坚持规划先行,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着手推进《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撰写,坚持把规划放在第一位,因地制宜,将产业规划、旅游规划、村庄规划“三合一”,解决好“发展方向”的问题,把聚焦产业发展、民生实事、文化传承体现到全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中来;排好时序,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留住乡村自然美,留住乡愁记忆,展现乡村的原始风貌;创新发展,着力推动畲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文化发展;尽快落地,集中力量解决规划中的具体问题,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更好更快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工作。
  (二)抓资源开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新月村以首位产业(畲族文化和旅游业)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天然矿泉水、苗木、茶叶、畲药和畲酒等特色产业,盘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围绕“古远新月、畲乡人家”乡村旅游建设理念,充分挖掘畲族文化和生态景观资源,积极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山哈广场、村史文化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集畲族民俗体验、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乡村。二是大力发展苗木产业。以“党建+公司+农户”形式,实行股份制经营,村民自愿以苗圃入股。2020年,全村苗木种植面积1000多亩,年总产值600余万元。从业人员达200多人。2021年新扩展种植150余亩珍稀绿化苗木目前苗木长势良好,可直接出售。人均苗木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通过售后养护服务和入股分红等形式获得10余万元经济收入。三是打造旅游特色产业。大力打造“乡村游”,发展主题民宿,销售粽子、乌米饭、艾粿、桂花露等畲族特色美食,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畲民人均收人近2万余元,2021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50万元。新月畲族村也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力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四是开发水资源利用。同时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技术指导和支持下,新月村计划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开发建设模式,生产瓶装天然矿泉水和桶装天然矿泉水,促进天然矿泉水产业发展,将成为全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项目。目前矿泉水厂项目已完成前期探勘,水质在化验中。
  (三)抓项目带动,推进生态宜居建设
  新月村聚焦“宜居宜业”的目标定位和“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的发展愿景,以“纯净资溪、真相乡村、畲族风情”为引领。在各级党委政府资金扶持下,新月村整合资源推进6个新农村建设、6个惠民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顺应“治脏”到“治乱”的方向性转变,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村庄河道整治和水生态文明提升项目,按照“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进行河道治理和河岸加固,解决河道淤积、堵塞问题;打造景观节点,提升河道生态功能,建设“亲水游憩平台”;在“一河两岸”建设游步道,通过套种茶花、樱花和翠竹等观赏植物,并精心插入“乡村创意花盆”,建设沿河旅游景观带。林区游步道建设暨民族共同体“四个筑牢”文化长廊项目,通过在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一条林区旅游观光路(宽 5.5 米、长 4 公里)。沿路打造“团结进步、畲族文化”长廊,展现“四个共同”的畲族风采,即“广阔疆域共同开拓,悠久历史共同书写,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共同创造”。
  (四)抓党建引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近年来,新月村坚持抓好党建引领这个关键点,着力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切实让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在党的旗帜下开展,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组织基础,2022年新月村获评全市红旗党支部创建经济富村称号。一是支部书记发挥好“红色头雁”作用。充分全国人大代表、新月村第一书记兰念瑛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村干部团结一心发展苗木产业、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党员发挥好“红色先锋”作用。新月村扎实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党员大会,对不积极参加党内活动的党员进行预警谈话,引导党员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活动中主动亮身份、做表率。三是筑牢基层党组织“红色堡垒”。党内活动扎实开展,确保程序不出错、形式不走样、标准不降低;村“两委”总结定期总结工作开展情况,查摆问题漏洞,研究下步措施,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评议。
  (五)抓文化发展,传承历史繁荣文化
  新月畲族村以“保护民族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盘活民俗资源,展现畲乡名片”为目标,不断推动畲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一是用好百姓舞台,传党声聚民心。新月村以畲族民俗文化节为载体,搭好、用好百姓舞台,围绕迎接、宣传党的二十大召开的主题主线和宣讲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政策、讲好党的故事、传递党的声音。广大群众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主动融入到文化强国建设的队伍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二是做好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熠熠生辉。新月村在县民族宗教、文化、教育等部门支持下成立畲族文化研究会,对畲族歌舞、服饰、饮食、武术、宗教等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完善,保护传承好畲族文化,“畲族山歌”和“畲族祭祀文化”被纳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禾杠舞在省、市旅博会上大放光彩,畲族山歌《隔山唱歌好声音》在第三届全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并多次受邀在外县表演。三是做好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不断根。乌石镇畲族民族学校坚持教授畲族山歌、舞蹈、武术等民俗文化课程,从小在孩子们心中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畲族文化不断根,不断壮大。2018年资溪县乌石镇畲族民族学校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六)抓对口支援,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按照江西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赣民工组字【2021】3号)文件要求,省自然资源厅带着对老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先后多次深入新月畲族村考察调研,研究落实帮扶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新月畲族村快速健康发展。2021年落实帮持资金15万元用于扶持村级经济发展;2022年落实帮扶资金15万元将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帮助新月矿泉水厂完成土地勘探、水质检测等;积极帮助新月酒厂协调办证事宜;指导新月村制订“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指导村级产业发展等等。
  在“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中,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协助下,新月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体畲族群众将满怀感恩之情,与其他汉族群众一道,将竭尽全力促进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逐步走上脱贫攻坚成果更为巩固,民族文化传承更为鲜活,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乡风更加文明,村级治理和村民服务更加有效,乡村发展活更具活力的共同富裕道路。
  三、经验启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把广大基层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才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少数民族村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在于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全过程,把加快产业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推动民族地区更高水平开放开发,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擘画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画卷,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新图景。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